:督促孩子練琴就像是一場戰爭,到底該如何讓孩子自動愛上練鋼琴呢?
關於這個問題呀~
不只是爸爸媽媽所煩惱的問題,也是做為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呀!!
練琴對孩子而言真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嗎?!
sheena老師也教過自發性學習願意主動花時間去練琴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啟發孩子自發性的學習呢?
其實在sheena老師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自發性練琴過,
依稀記得小時候總是被家人督促學習,每天訂立規則與練琴時數,
而久而久之成為習慣,不做則全身不舒服(好像沒有把一天該做的事情完成XD)
而對於「練琴」這件事有多重要呢?~
答案是:非常重要!!!
常常發生孩子課後未練習將課堂所學熟練且了解,導致成果僵持無法前進,
一樣的教材彈了好幾個月,看不懂的東西始終沒有學會。
老師扮演的角色比起陪練更應該作為傳授新知的角色,若把自己的鋼琴老師定為陪練角色,
那或許就不該責怪或反應為何自己的孩子進度始終停滯不前。
根據sheena老師的教學經驗,把學生課後練琴的狀況分成五大類類給大家參考囉:
父母獎勵類:
透過獎勵激勵孩子願意去類型(最典型可能為做好就會有禮物、集點換獎品....等)
成效:還不錯,因獎勵而形成練琴的習慣,且能達到學習的一定成效
父母規定類:
為父母訂立規則,按照每天計畫按表操課。(非常像sheena老師小時候)
成效:還不錯,因習慣成為不可缺少的練習,能達到持續往前的進度
放任類:
以非常自由無拘束且不太強制孩子練琴,不練也毫無關係
成效:非常差,每一週幾乎是以陪練收場,還可能顧及無法彈好學生的挫折改引發情緒失控,
完全無法讓進度往前,成果不佳進度緩慢
革命類:
與父母規定類相似,不同的點在於孩子反抗力十足,偏向打死都不練,
需要硬拖再拖、發揮十八般武藝就是為求孩子坐到琴椅上練習
成效:比放任型稍微好一點在於有被督促練琴,對於每次學習內容稍微有印象,
但因需處理情緒上的問題,而造成進度一樣處於停滯不前(可能比放任型稍好一些)
自動自發類:
極為少數,通常為孩子對此項樂器有著極高興趣及想破解挑戰它的慾望,
因而達成自動自發型的練琴模式
成效:最佳理想狀況,保持熱忱且持續養成好習慣,
進度可能超乎想像~~
而分析了大多數在教學上遇到的教學例子後,大家一定會想說:
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是自動自發類呀
所以,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呢?
根據sheena老師的研究,要完全讓孩子一開始就自發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會是在個性上的天生自帶自發性才有可能做到,但極少數案例則不拿來探討)
所以我們要來提供幾個可以培養孩子對於「練琴」這件事的自發性該如何養成呢?
首先
我們以師父領進門的老師說起:
教授鋼琴的老師實質來說對孩子初步喜不喜歡這項樂器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是第一位帶著他認識這項新領域的老師,所以扮演了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而老師的教學方式影響著孩子對於這項樂器的態度,
老師若熱情洋溢,那孩子也能感受這樣的氛圍而享受其中,
若老師已變成義務教學,沒有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始終如一且缺乏教學熱情,也會連帶讓學生有種我在學習一項東西,
他跟學校的功課一樣是一件苦差事的狀況出現,且會為了應付家長而容易學習敷衍,造成成果很難如預期想像中好,半吊子的現象眾多。
爾後可以以「父母獎勵類」和「父母規定類」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做到的重要性,
而在前提下必須以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是美好的、好玩的、有趣的、可以探索為出發點,
所以過於威嚴、有目的性其實都要盡量免除。
而養成習慣的自發性後,或許在教學上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有趣的教材或者是彈奏卡通、流行歌曲,促使孩子對於練琴更加有興趣,
面對喜歡獎勵、好勝的孩子或許可以提供在一定程度時考取檢定或者是比賽獲得成就感,也是一個更有慾望練琴的動力方式呦~
而說了這麼多,
音樂是美好的,我們透過學習去了解它其中的奧秘,
在認知的過程中不該包含著痛苦、難受的體驗去接受它,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都有幫助和更加了解如何讓孩子更加喜歡且開心的接受「練琴」這件事,
它不再是義務或者是苦差事,讓我們一起開心的去PLAY PIANO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