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史與欣賞-古希臘

 

images

古羅馬

古希臘文化就在亞歷山大帝時期,進入了「希臘化時期的高峰」。

在此同時,義大利半島出現了一群活躍的新興族群,

孕育了繼古希臘後另一大帝國-羅馬帝國-的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生活在義大利北部,其活動範圍主要介於現今的羅馬到佛羅倫斯一帶。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愛好和平、有虔誠信仰,並長於商業、手工藝,

他們從事豐盛的商業活動,也熱心發展富有特色的文化資產

 

 

 

羅馬的建國與領土擴張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一直統治著羅馬,在被不懂羅馬文化且語言又不通的外族人統治後,

於西元前509年左右推翻外來王國,建立屬於自己的羅馬獨立國家。

也因長期被外來人統治,羅馬人在建國之初就立刻顯現團結一致的堅定力量,

而為了鞏固版圖開始擴張領土。

很特別的是,古羅馬對外征戰並未有太大的阻礙,主要是羅馬上佔領一個地方,

就以開明方式管理統治,接受了羅馬人的領導,等於接受較好的生活,安定的政治。

 

大約在西元206年間,羅馬人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半島,

到了西元前100年間,便順利的再佔領希臘,控制住整個地中海地區。

 

在古羅馬歷史前面五百年間,統治者一直以「共和」體制管理國家

所謂「共和」就是由大家一起共同管理政治。

「共和」體制具有各方相互制衡的優點,能維護各方利益,使決策不至於偏頗。

但到了西元前一百年左右,羅馬擴張逐漸成為一個巨大的國家,「共和」體制開始力不從心,

因此為了社會的安定,獨裁統治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帝國時代

在西元50年前,在各地紛爭不斷的情況下,

羅馬出現了第一位獨裁君主-朱里斯• 凱薩(Julius Caesar)

羅馬從此揮別「共和」體制,進入到「帝國」時代。

 

雖凱薩為混亂的局面帶來了新的篇章,但卻不幸被暗殺,

後由其養子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成為新領導者。

在奧古斯都的新體制統治下,進入了持續長達兩百多年之久、和平繁盛的

「羅馬統治下的和平時期(Pax Romana ,1-200AC)」。

 

羅馬帝國的君主十分重視地方公共工程建設,羅馬軍隊走到哪便在此領土新建設施,

舉凡修築道路、澡堂、橋樑、輸水渠、公共娛樂場所等,以便利人民有便利的生活。

 

羅馬人重視實用的性格,公共建築的藍圖都已實用性出發,並發展出了混凝土的技術,確保建築物能長久堅固耐用。

而著名的「羅馬競技場」就是羅馬人善於設計的典型例子之一。

 

images

 

 


 

 

 

希臘文化影響

 

羅馬人在文化上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

早在西元前146年順利佔領希臘時,就已經崇拜希臘藝術及文化,

而希臘風格一直都是羅馬人的流行典範。

 

羅馬受希臘化的影響不僅僅只在藝術創作上,也滲透進入日常生活中

Ex: 在有錢的羅馬人家,總會放幾座希臘雕像,顯示自己的藝術品味

 

現今我們看到的希臘雕像多半為羅馬時期的仿製品,

原因為在大、小征戰中,希臘的藝術品多被毀壞,所剩的殘骸因羅馬人的複製而被保留,

視為他們心中最完美的戰利品。

 

 

音樂層面

 

羅馬把希臘文化全數繼承,在音樂方面也不例外,

遵循著希臘的音樂觀念繼續傳承下去。

而不可被漠視的除了接續希臘的音樂,也在到處征戰擴展領土時吸取了各地方所遺留的音樂遺產,

如:中東、埃及、伊拉特斯坎人

 

羅馬人同樣認為音樂有教化的功能,而一般來說一位受過完整音樂教育的羅馬人必定擁有相當程度的音樂修養及音樂嘗試。

但羅馬人對音樂的看重程度沒有希臘來的強烈。

 

而音樂在羅馬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在:宗教、娛樂、教育僅此而已,

音樂在古羅馬背負一個特殊使命:為戰事服務。

 

善戰的羅馬人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藉著著明確而統一的指令。

音質響亮的號角小號、圓號等銅管樂器,則是傳達指揮命令的最佳工具。

音樂在羅馬人手中成為最實用的傳令工具,管樂器成為古羅馬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小補充:

銅管樂器高亢的聲響足以穿透整個戰場,吹出表示進攻、撤退等指示音調,

而響亮且簡單的曲調也能提正士氣。

到樂隊紮營時就輪到木管樂器派上用場了。木管可用來宣布命令、用餐、就寢。

P.s: 據說羅馬將領有時也會利用號角聲混淆敵軍,請吹奏人準時吹奏,部隊卻暗地裡移防或出擊。

 

 


 

 

 

 

 

20171030-113845_U10172_M341797_b520

暴君尼祿

 

音樂曾經被在羅馬視為極為重要的一環,重要性甚至攸關人命,

而這樣從史上著名狂熱愛樂者暴君尼祿(Nero)說起~

 

尼祿是西元一世紀的羅馬帝王,

是一位惡名彰張、性格殘暴、專制荒淫、殘暴迫害基督教徒的暴君。

性情惡劣卻是音樂的狂熱份子,因為殘暴事蹟蓋於在音樂上的成果,

處事幼稚且自戀自大,在歷史中被渲染成一位滑稽又可笑的人物。

 

他常在羅馬各地舉辦音樂會演出活動,並以一位音樂家的身份到處參加音樂競賽。

據說,參與尼祿音樂演出的觀眾都是被迫參加,沒人膽敢違抗暴君的命令,深怕後果不堪設想。

 

尼祿最擅長一邊唱歌,一邊演奏西塔琴(Kithara)伴奏,

為確保沒人中途離席而命令所有出口都要鎖上。

 

在熱愛音樂的尼祿統治下,羅馬帝國在音樂的發展上欣欣向榮,

當時一些技巧卓越的器樂及歌唱家、詩人、劇作家都前來為貴族服務,有些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家,

此外部分有錢貴族擁有自己的專屬樂團一般民間也有類似音樂節或音樂比賽的活動

 

可惜至後來因為朝政及戰爭的紛擾,都成為抹殺音樂發展的兇手,三世紀後羅馬帝國勢漸漸衰弱,

音樂活動也逐間沒落。

 

 

 

 


 

 

 

 

總結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古希臘文化對羅馬的雕刻、音樂、美術、建築有著深刻的影響,

尤其是在西元前146年佔領希臘後,在「希臘化時期」時強烈吸收來自古希臘的風格,

但在受到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傾注了屬於羅馬人務實的新時代風格。

Ex:在雕刻上不在追求人體理想畫標準,改而實際寫實的描繪。

 

 

小補充:

古羅馬的繪畫以龐貝古城的壁畫為代表,其風格多為模仿古希臘的壁畫

主題多為自然界的景物,如:人物、風景、花園、靜物等。

此時期的繪畫已有遠靜空間的概念,惟遠近技法還尚未成熟。

 

 

 

 


 

 

 

 

 

結語

 

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大帝(285-340AC)將首都東遷之後,

正式步入衰亡之路。而因領土廣大原即充滿各種無法掌控的變數,

東遷後更使羅馬帝國開始紛亂,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在東遷後,無力自主、根本無法獨自擺平混亂,

在北方野蠻民族的侵入和內部的族群紛爭的情形下苟延殘喘,

辛苦度過了百年之後終究難逃垮台的命運,義大利半島上輝煌的羅馬帝國時代也隨之結束。

 

東羅馬帝國在東方地區形成了一個可以融合東方異族+羅馬古典文明的新世界-拜占庭文化。

 

 

 


 

 

 

 

 

 

中世紀前記

 

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國情局勢步入下坡,

西方歷史發生一項重要大事,影響了之後歐洲歷史的樣貌,也間接影響了音樂歷史的巨大改變!

此事件為:羅馬帝國承認了基督教合法化

 

這是影響了西方歷史的重要決定,基督教終於得以走出地下,

也對後來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面臨戰亂、恐懼、貧困等困苦剩活,

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與信仰

 

基督教在中世紀時期搖身成為領導歐洲人度過困難的主要支柱。

因而發展教會組織成為領導歐洲的主體,教皇成為歐洲最高的領導人物,

教會成為最大宗的的勢力,無遠弗屆。

 

 

 

 

 

 

 

 

 

 

 

 

 

 

 

 

 

 

 

 

 

arrow
arrow

    Sh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