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音樂史有多重要
西亞文化
「藝術品」的觀點出現的很晚,大約是在13-14世紀的期間。
在這之前,人類從三、四萬年前的遠古時代到進入西元,再往後數個世紀,都沒有「藝術品」的觀念。
沒有「藝術品」概念的最大原因在於很多物器的打造都來自於實用及需求。
(當時人講究實用)
大約在西元前一萬五千年,身穿重獸皮衣、在冰原上和猛瑪象搏鬥的原始人類,用木炭和天然顏料,
在土質鬆軟的穴壁或堅固凸起的岩石上,畫出很多逼真寫實的動物形象。
(原始人認為只要把動物的身形描繪出來,就可以對野獸產生掌控的力量,外出能順利降服野獸,
算是古時候人們對於迷信的一種產物)是具有實用性質的目的而產生。
關於遠古的音樂只能留給後人去猜測,原於人一直把聲音當作是一種自然現象,
任何時候需要,只要發生製造即有,很少會拿聲響做紀錄(一直到後面世代才開始有改變),
因而無法留下確切當時音樂的樣子,留給後人揣測和想像!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西元前四千年大約是埃及的前王朝時代,埃及在此時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
並開始發展起屬於他們的獨有文化。而在此時,另一個和埃及同樣日漸蓬勃發展的地區,
是中東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因為穩定的農耕生活,此地吸引了很多人口移入,聚落規模逐漸擴大都市開始成形,
因人口聚集也促進了商業的交易,商業的發展也促使了文化的興旺。
蘇美人
第一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具有文化特色的種族。
西元前三千年移居而來,建都於烏爾(Ur)。
雖不像埃及重視死亡來世作準備,但他們的國王一樣實行著一個殘酷的信仰。
蘇美人國王去世必定需要大批陪葬品,包括妻妾、奴婢等,以便在另一個世界可以作人員的使喚及供給。
(像是中國的秦始皇)
因陪葬文化而造就了許多藝術品及文物的誕生。
在挖掘墓殿出土的物器裡發現到音樂方面的古物及資料。
出土裝飾著動物造型的豎琴,十分精美且對稱。
據後人研究,因迷信的關係,蘇美人經常舉行各種宗教活動,每年有一次最盛大的宗教儀式。
除豎琴外,還有蘆薈或金屬製作的笛子、五到十一根弦的里拉琴、近似魯特琴的撥弦樂器,敲擊式豎琴、鈸等。
推論出音樂在蘇美人的宗教信仰或日常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
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
約在1760BC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出現巴比倫帝國(約1760BC)。
巴比倫帝國以嚴苛的法律觀念著稱,
漢摩拉比王制定了一本詳盡的「漢摩拉比法典」,是人類法律的鼻祖。
「漢摩拉比法典」:歷史上最早、最嚴酷的政治法治觀念,對犯人採取相當嚴厲的刑罰,
強調絕對正義、真理,「以其人之道還置其人之身」。
繼巴比倫帝國之後,活躍在米索不達平原上的帝國,亞述帝國(1200BC)。
亞述帝國的全盛時期,約在1000年到612年間。
此帝國以強盛軍事勢力聞名,領地不僅擴張到達地中海附近,甚至併吞下埃及地區,
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一個強國。
除了強力的軍事留名外,也以圖書館中收藏的眾多泥板文獻在歷史上留名。
而音樂在此兩大帝國都有十分特殊的特色。
音樂家在兩大帝國中都有極高的社會地位,甚至僅次於國王、神明的人。
而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原因在於當時的人發現,音樂的曲調竟有感動的力量,
能左右人的七情六慾。因此他們對於創作樂曲、吟誦曲調才華的人,都莫名有一股敬畏之情。
而據說好戰的亞述人在對抗敵軍時,總是格殺勿論,
但若遇到音樂人時卻會留下活口,活捉並帶回去組成樂隊,供日後不同場合之需。
而巴比倫帝國一樣對從事音樂的人員相當敬重,但不像亞述人如此誇張,
他們十分重視音樂活動,在他們的重教儀式中所使用的樂團,不但人員編制龐大且樂種豐富,
也遺留了一些樂譜,但因資料來源不足,至今仍還沒解讀這些樂譜。
下一頁音樂史與欣賞-古埃及
資料來源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
留言列表